????????????????????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调研
关于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2-04 14:33:21   来源:区人大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5年度工作安排,教科文卫华侨工委邀请多名区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小文的带领下,于今年五月对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活动基本情况

  5月12日,调研组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工商局、农林渔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邀请农工党代表、新闻媒体、食品企业代表、小作坊代表、阳光厨房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听取食品行业代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5月13日,调研组听取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情况汇报,会同市人大《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视察了桂城新美聚豪食馆河西分店,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大沥),大沥食品集中加工中心。

  二、我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南海区内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55家、备案小作坊135家、食品流通经营单位19026家、餐饮服务企业5975家。创建食品生产、流通、农产品、餐饮等行业示范单位271间。其中,农产品经营单位9家,生产加工企业10家,食品流通企业54家,餐饮服务单位208家。创建餐饮服务量化A级企业113家,“阳光厨房”866间。

  三、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区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领域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保卫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一)领导重视,积极作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食品监管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调整,逐步理顺了我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增强了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责意识,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工作的统筹协调,打造食品生产、流通经营、餐饮服务全链条,扭转了前些年食品安全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筑牢了食品监管的“防火墙”。

  (二)厘清职责,阳光监管。区政府根据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管理规定,对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权限进行了梳理,编制出“监管模块”和“监管清单”,并建立起全区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监管电子化、智能化。“监管清单”将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以及经营主体的责任清晰地逐一列举并公布于众,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有效地杜绝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作为、乱作为,又强化了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

  (三)主动创新,增强实效。一是率先在全市推行肉品冷链配送,全区共投入160多台冷链配送车辆并安装GPS监控平台实施实时监控,全区肉品实现100%全配送。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领导的肯定、推广。二是统一建成了罗村、里水、西樵、大沥、狮山5个食品加工中心并全部投入使用。出台《佛山市南海区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规定》和《佛山市南海区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有效治理了小作坊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三是探索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农产品)快速检测机制。区、镇两级共投入财政资金约800万元,购置9台快检车开进社区,及时发现、处理不合格农产品。四是多部门联合制定了《南海烧腊制品》、《南海烧腊生产工艺》、《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场地卫生和管理规范》三份联盟标准,启动核发烧腊生产许可工作。五是推进水产标示管理,农业部门牵头逐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和责任追溯制度。六是家禽集中屠宰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区内各类市场销售的家禽实现“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四)部门联动,强力打击。区食药监局、公安分局、农林渔业局、检察院等多个部门建立起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协调相关工作,联合开展“百日行动”、“三打两整治”、农村食品“四打击四规范”等多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查处、打击各类食品安全案件。在“百日行动”中,共查处案件涉案货值达1020万元,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窝点231个,公安机关刑拘犯罪嫌疑人95人,极大震慑违法犯罪分子。2014年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案件801宗,移交公安机关刑事案件147宗,移交海关缉私分局案件4宗,吊销许可证4宗。

  (五)全民动员,社会共治。区食药监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食品安全宣传走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开展食品企业开放日活动,市民关注度高涨,半天时间已收到超过预计名额的三倍人数报名参加。邀请市民进入九江酒厂、必胜客等企业进行参观,零距离见证食品“诞生”的全过程,了解食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增强了市民的消费信心。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及时公布工作动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014年发布了《南海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办法(修订稿)》,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举报有毒有害、伪劣食品线索,共同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加强与餐饮服务行业协会、酒类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力社会机构提升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存在问题

  (一)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虽然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食品流通领域经营户“繁、小、乱、差”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我区持证的食品企业有26000多家,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户,。而我区一线监管人员明显不足,力量薄弱,履职有心无力,难以确保食品市场监管“零瑕疵”。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食品交易量高速增长。如何依法有效地规范网络食品交易,成为食品监管工作特别是稽查打假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二)意识淡薄,认识未到位。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负面宣传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谈虎色变,但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的辨别能力较低,安全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易引起以讹传讹的负面效应。另据基层监管人员反映,由于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一些食品生产和经营者罔顾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在生产、销售食品过程中唯利是图,存在较为严重违法、违规现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迹象出现,守法经营者尚不及无证无照商贩竞争,破坏了正常市场秩序的同时,更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三)程序不同,衔接欠畅顺。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某些食品品种或生产经营行为所属环节进行明确界定。而现行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对各监管环节的具体业务作出详细规定,依然存在监管边界不够清晰问题。同时,食品本身属于易流通、易消耗商品,食品安全案件存在取证难、检验难等问题,两法衔接不够顺畅。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存在证据难以衔接问题。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要求非常高,行政处罚案卷中的证据不一定能直接作为刑事司法的证据,刑事司法机关往往需要重新取证,造成了工作上的重复和低效率。又如部分不良商家遭到查处时将涉案食品化整为零,使到涉案金额不超过定罪案值,造成食品安全案件难以定性定量,部分违法违规食品生产者得以逃脱法律制裁,未能形成有效震慑。    

  (四)无法可依,监管遇尴尬。《食品安全法》实施五年以来,食品小作坊监管配套管理办法迟迟未出台,我区虽然建设了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实施备案的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创新了“备案制”的全产业链闭环式监管体系,但备案始终不等同于法律,食品集中加工中心统一管理小作坊的模式欠缺法律层面的支撑,食品集中加工中心之外零散的小作坊相对变成“不合法”。

  五、几点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要从点到面,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一)切实加强总体规划,优先注重顶层设计。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它作为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听取汇报,督促检查。区镇两级政府、各相关职能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或部门的工作目标,一起安排、实施、检查、考核,经常过问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和方法,狠抓落实,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要加大政府投入,将食品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要的监管经费、执法装备。要建立健全并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会议制度、安全事故处理程序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工作有序、协调、高效运作。

  (二)健全食安监控网络,人防技防同步作用。全面推进“南海区食品药品智能监管平台建设系统”的使用,实现我区监管“网格化、规范化、痕迹化”。深化两法衔接,强化追刑力度。建立食品违法违规行为情报共享机制、共同开展两法衔接业务培训等事项与公安部门协调,进一步强化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追刑力度。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加强监管力量整合。加强对普遍存在的人员力量不足情况的对策研究,集中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的综合监管能力。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及时将各自掌握的食品监管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一归档,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实现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能。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区级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产品及时送交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给予资金上的保障。

  (三)构建风险预防机制,从源头上扼杀危害。重视风险评估与管理,完善预防机制以及提升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预测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控制食品风险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避免社会动荡。明确建立食品风险管理制度,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危险性管理与评估并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应急处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四)合力打造阳光政府,营造透明监管氛围。一是要畅通信息公开渠道。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的优势,建立起多种信息公开的渠道。对于对公民健康、安全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信息,扩大信息公开渠道,通过电视、广播、纸质媒体等渠道全方位公开。二是畅通公民的咨询渠道。设立咨询服务人员,解答公民的疑问。三是公开检测渠道。如果公民对于自己存有疑问的食品需要检测的。要公布对于那些范围是可以免费检测的,那些是可以付费检测的。对于检测单位的名单也要公布。一旦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的,监管单位要主动公开信息

  (五)加大普及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宣传、教育、新闻等单位必须要密切配合,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要体验式,互动式宣传政府和有关部门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所取得的成效,宣传其加强食品监管的决心和信心以取得大众的支持;同时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让群众掌握食品安全的相关基本知识。进行食品科普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的意识。曝光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从而引导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工委

2015年5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代表大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代表大会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88号C座
联系电话:0757-86228549 电子邮箱:rd_bgs@nanhai.gov.cn 邮政编码:528200
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技术支持   粤ICP备2022073508号-1  (广东省信息安全指引)  [佛山公安网站备案编号:4406050200016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