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调研
关于我区食品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9-03-14 11:39:15   来源:区人大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华侨工作委员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监督与支持区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动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验收评估工作和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更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区人大常委会定于5月份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专项报告。根据审议工作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小文带领调研组,就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基本情况

  在听取了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后,调研组于4月16日前往山东青岛市、威海市考察学习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并采取实地调研与座谈会相结合方式开展区内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区农检中心、里水食品集中加工中心;桂城大型餐饮企业年年顺景酒楼、百富露水牛奶生产基地、桂城中学、南海中心小学食堂、桂城检测中心;西樵水产企业、肉联厂、镇农检中心等地实地调研。5月9日,听取了区食药监部门、农业部门等区食安委各组成单位相关工作情况汇报。5月10日召开了狮山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听取了镇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汇报以及相关各界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

  二、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成效

  通过持续多年的不断努力,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健全、协调畅顺、措施到位、成效突出、亮点纷呈。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2013年底重新组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明确了监管主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提升了检测监控等防范风险的能力,攻克了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领域,成为市唯一的“食品安全示范区”,被确定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试点,做到了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一)强化监督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共建共治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我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多次专题指导食品药品监督工作;区政府与各镇(街道)、各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提高对镇(街道)绩效考核权重,强化对镇(街道)督导力度。

  2.强化部门协作,沟通联动机制顺畅。南海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食安委会议,实现部门间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成员单位间密切合作,强化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力度,对食品安全监管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行动相结合方式,其中区食药监部门与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区检察院联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百日行动”,在全市五区的百日行动成绩榜单上名列第一。

  3.强化行业自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区政府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构建信用全链条激励约束机制实施细则(暂行)》,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区农业部门与农户签订《不适用和经营高毒限用农药承诺书》;发动餐饮协会等相关社会组织力量,推动行业自律共治,引导行业间良性互动和有序竞争。近年来,我区食品安全事故始终保持“零发生”,2017年全区共新增“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47家,创建省级餐饮服务示范街3条、市级餐饮服务示范街5条。

  (二)强化各项保障,提升监管能力

  区委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一是区编制部门4年内3次为区、镇两级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增加人员编制,共配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375名,在全区所有村(居)配备食品安全正副主任、协管员和信息员共800余人。二是区财政部门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力度,食品安全管理经费以每年不低于5%的速度增长,近三年来共投入超9000万。三是在全区镇(街道)配备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车9台,执法车辆60台,升级改造农产品检测中心8个。

  (三)完善检测体系,提升检测水平

  南海区不断健全第三方机构“监督性抽检”、流动检测车“快检”、农贸市场“自检”的“三检联动”检测体系。并不断探索创新检测体系:一是以桂城为试点,将快速检测设备放置学校、托幼机构厨房等场所,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二是桂城、西樵、丹灶等地合并食药监与农林检测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三是里水、大沥、狮山通过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对农贸市场进行“驻点抽检”。2017年,区镇两级共开展监督性抽检10332批次,合格率94.6%。各有关部门累计开展快检快筛和风险监测约43.6万份,平均合格率达98%。南海被国家食药监总局评为全国8个县级农产品抽检联系点之一,在全省推广抽检经验。

  (四)创新监管方式,突破重难点领域

  1.打造肉品“全链条封闭式”监管模式。实行“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屠宰过程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肉品统一配送车辆装配GPS监控系统,实现全链条可溯源监管,该监管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2.严抓“三小”治理。创新探索集中规范管理办法。针对小作坊治理,将零散的小作坊引导集中到集中加工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小作坊集中管理的县区,相关经验已纳入到《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针对小摊贩治理,全市首创“两个集中,六个统一”治理模式,发放食品摊贩登记卡,经验已在全市推广;针对小餐饮治理,推行小餐饮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采取“先发证,后监管”,结合失信惩戒机制进行管理。

  3.流动餐厅实行“红名单”管理。针对流动餐厅目前尚无法律法规监管的难点,南海区在省内率先开展“一建两创”工作,建立流动餐厅“红名单”进行备案管理,引导市场需求选择“红名单”内的流动餐厅。

  4.水产行业治理省内首创“联盟采购、统一检测、源头把关”工作模式。针对水产市场散户多、经营规模小、货源多、抽检合格率偏低的实际情况,区食药监部门探索“集中管理”模式,提出“联盟采购、统一货源、形成主导、倒逼质量”工作经验,取得经营户支持,形成采购联盟,并委托第三方驻点对进场水产抽检把关。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广东省政府内部简报和国家总局官网均予以刊载介绍。

  5.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在桂城、狮山试点,配备快速农残检测仪,检测数据上传云端,实现风险预警,打造“互联网+”快速检测体系。推广智能化协管,发动村居协管员运用手机APP帮助企业排查风险,消除隐患。在全省首先建立烧腊食品来源追溯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生产-加工-销售“全环节”溯源机制,消费者通过一张“票据”,即可了解烧腊食品的产地、加工地。

  (五)强化宣传教育,社会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巩固

  一是加强农户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与农户签订承诺书,结合举办多样种养殖技术、农药使用技术等职业农民培训班,提高农民的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二是加强与媒体合作。区农业部门与佛山电视台南海频道签订公益广告合同;区食药监部门与各新闻媒体推出创城宣传,群众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支持率不断攀升。三是强化企业培训,组织行业代表相互参观学习,结合线上培训,自查等形式,培育各类食品安全示范企业247家。四是开展创城“五进”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各镇(街道)通过挖掘当地美食、摄影比赛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理念,2017年至今,全区累计开展各类“五进”现场宣传活动累计200余场。

  三、存在不足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永远在路上。经过努力,近年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但在整体工作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继续加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监管能力还相对薄弱

  1.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短缺、流动性大,监管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区农用地总面积66.90万亩,其中耕地18.75万亩,鱼塘26.95万亩。农户25.41万户,多以散户存在,但镇(街道)农业监管人员仅有48人;食品药品监管对象超4万户,仅有监管人员320人,人均监管企业主体户数达140户,监管难度大,留痕不够,风险高,压力大。同时农林监管技术人员、食药监管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但待遇较低,难以吸引高水平人才。村居协管人员待遇较低,管理较松散。开展日常巡查、风险排查等工作缺少建档留痕,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流动性较大,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2.检测、监测的设备设施配备不足。目前全区大部分学校、餐饮企业、农贸市场等人群集中场所未配置快速检测设备,存在风险隐患。

  3.执法工具和执法手段不足。执法车辆受编制限制,购置的农用车改装成执法车上路受限制,镇(街道)无农业执法权限等。

  (二)信息化智能化监控水平还不高

  当前,大数据、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已融入社会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食品安全监管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区食品安全智能化手段相对落后,作用发挥亟待提升。

  1.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完善。食品(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较为薄弱,在各大农贸市场、大型餐饮企业、学校等重要场所缺少固定快速检测站;各镇(街道)检测数据无区级大数据库进行收集,历史检测数据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数据预警分析平台亟待建立。

  2.智能化协管平台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尚未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协管平台仍未完全建立,基层巡查人员监管工作留痕不够,履职风险高。

  对比先进地区,智能化监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在青岛市黄岛区学习时了解到,他们在大型餐饮企业厨房等重点区域配备监控设备,将监控点设置在区食药监局,透过大屏幕和高效指挥执法系统,做到实时、高效监控和指导。

  (三)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

  1.监管面广,监管对象体量大、较分散。我区农用地总面积66.90万亩,农户25.41万户,涵盖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农资与兽药等多个主体单位,类别广泛且生产准入门槛低,检测难以全面到位。

  2.从业人员老龄化。农户思维较僵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愿低,质量安全意识较低,不配合检测工作时有发生。

  3.违法成本较低。经营户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如未能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等,受到镇(街道)无执法权限的限制,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四)相关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意味着政府并不是包揽所有工作,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学校等都应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当前这些主体尚未完全融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当中,较少参与制定食品行业标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提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等。在餐饮行业中,目前尚无一家企业配备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仅有狮山、桂城等地部分学校配备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相关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到“食安”路建设当中,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仍需进一步巩固。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工作任务,加紧抓实,更好地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进一步完善检测监管体系

  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建议在桂城、里水两镇学校快速检测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将快速检测系统推广至各镇(街道)大型餐饮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向检测全覆盖的目标不断努力。二是建议在流动检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在农贸市场、大型餐饮企业等人流密集区域增设固定快速检测站,配备农残检测仪、数据库录入设施等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完善检测程序及应急管理机制,搭建“互联网+快检”体系。在外出学习中,我们了解到青岛市黄岛区,分别在东西两片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了2个固定食药便民服务中心,并计划将类似中心扩增至8个,受理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免费便民快检、食药安全宣传等职能,采取每天主动随机抽检+社会群众主动送检方式,有力保障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三是打造风险监测体系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区级大数据系统,对从检测点收集到的数据、政府部门快检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风险预警水平。同时探索智能化监控新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监控设备放置餐饮企业厨房、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小作坊等地,连接监管部门,透过大屏幕实时监控,对企业员工违规操作行为实时指导指正。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部门间沟通联动机制。强化协同治理、协同执法工作方式,加大镇(街道)食药监、农业等部门检测资源统筹力度,将人、设备、技术集中统一使用,避免重复浪费,各自为政,着力推动解决监管力量下沉基层。二是将区级农业执法权下移至各镇(街道)。授予镇(街道)农林渔业执法权限,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三是重视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特别是农林技术人员和食药监管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善村居协管员薪酬待遇,提高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狮山镇面对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发利用智能监管系统,取得了较好地监管效果,建议认真研究,加大全区的智慧监管投入,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源头治理力度

  一是加强对危害食品安全的禁用品的监管,实行销售登记制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者,在源头上控制风险。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领作用,实现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便于监管监测。在外出学习中,了解到青岛市即墨区重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减少或不投放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而目前我区种养殖龙头企业较少,散户多,监管战线长,亟需培育种养殖龙头企业。三是针对我区环境污染的现状,有序开展土壤污染的普查检测工作,在不适宜种养殖的土地和水源区域划定禁养区,在源头上保证出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创建食品安全城市。

  明确各主体责任,强化社会各主体的责任意识,相关主体不再仅仅是名义上“参与”和“配合”的他者,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为食品安全保障贡献智慧和资源,共同监管食品安全。一是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出台政策,予以补贴,在食品、餐饮等龙头企业全面推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推动企业重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二是加强对市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采取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动员方式,让每一位生产者、消费者都关心支持和参与到食品安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来。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的焦点,根据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从而共同把我区建设成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

  2018年5月21日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代表大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代表大会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88号C座
联系电话:0757-86228549 电子邮箱:rd_bgs@nanhai.gov.cn 邮政编码:528200
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技术支持   粤ICP备2022073508号-1  (广东省信息安全指引)  [佛山公安网站备案编号:4406050200016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