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探索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发挥代表作用的新思路,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室)2015年部分重点工作计划的部署,今年4月中旬,区人大选联任免工委调研组深入各镇(街)实地调研,选取人大干部、联络站工作人员、驻站人大代表深度访谈,就南海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开展状况及下一步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历史进程
(一)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履职新途径的试验阶段
2012年2月,里水镇在原有“党代表工作室”的基础上,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引入进来,“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室率先在里水镇的河村、金和社区和汤村村委会三个村(居)投入使用,群众的利益诉求可通过“两代表一委员”的接待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以此实现更加贴近群众,倾听更多不同的声音。里水首设“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做法也受到了省、市人大部门的认可。同年10月,九江镇“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挂牌投入使用,九江在里水做法的基础上,增设了镇级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并且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又一新举措。
(二)明确职责,规范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全面创建阶段
如何发挥人大代表民意渠道的功能,为代表履职以及民意表达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和切入口?2013年南海区人大工作上半年总结会议上,常委会领导指示要为人大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可结合当前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开展工作。为此,我们本着“人大搭台、代表唱戏,大胆创新、稳妥推进”的原则,深入走访基层,在总结里水、九江等镇工作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把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于同年10月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人大代表接待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方案》,对人大代表接待联系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实施时间和范围、基本原则、工作主题内容、工作室和人大代表两方的工作要求及收集情况的处理等六个方面都加以了规范和明确,加快推广和统一人大代表接待联系群众的做法,有效地推动了工作室在全区范围内的建设工作。至2013年底,“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规模已遍布基层,成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平台。
(三)完善机制,有力驱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巩固深化阶段
2013年12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佛山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暂行办法》,该办法以全市范围内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切入点,旨在推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工作内容开展代表活动。而南海的现实情况是基层村居组织多达265个,这些聚集点星罗棋布地分布有着不同的人员结构和各异的习惯、观念,有“各处乡村各处例”的说法。大多数选区代表也只是对本选区、本村居的情况熟悉,这就导致我区有别于其他城市化程度极高、人口密度极大地区一些不同的做法。
2014年4月,南海区人大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实施方案》,在设置上充分利用现有“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优势资源,加挂“人大代表联络站”牌匾,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独具南海特色的运作模式。同年8月,南海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工委(室)的负责同志,分赴七个镇(街道)参与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挂牌仪式,标志着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工作。至此,南海区已形成了23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庞大阵容,覆盖了全区约87%的村(居),为代表就近在“村门口”开展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拓宽履职渠道,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实践
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依然是相对被动的工作方式,如组织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往往都是由人大常委会及其工委(室)发起,由于人大代表的活动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部分代表存在主动联系群众较少、联系群众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开展的现象。如今,代表联络站模式的出现,为代表提供了固定的工作场所、完备的硬件设施和规章制度,使代表们有了一个“家”。以“家”为阵地提供履职保障,不仅增强了代表们的归宿感、使命感和参与的积极性,还拓宽了代表们的履职渠道,为代表开展交流、接待选民来访等各项履职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和平台,代表们通过这一“新舞台”变被动为主动地开展工作,将代表的功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各级人大代表在驻站工作中,能够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推进政府相关部门民生问题的解决。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底,我区代表联络站共收集问题1491件,接待人数2168人次,已处理1303件,办复率达87.4%。数据表明,人大代表联络站对当前基层问题的化解和疏导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不仅扩大了联络站在群众中的影响、树立了口碑,还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群众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减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存在的一些信息不畅、反映迟缓的纷扰,使人民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表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部分的社会矛盾,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三)提高履职能力,保持与人民群众更加密切的联系
提升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人大工作永恒的主题,而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社会各种利益交集点,是最容易发生激烈碰撞的地方。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活动载体的锻炼,提高了各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政府部门沟通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各级人大代表在基层“地气”熏陶下,在了解到人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什么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拉近了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和代表的公信力,保持了与人民群众更加密切的联系。
三、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方向的思路
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新生事物,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停滞不前,不仅要总结经验,还要注重研究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探索有效途径抓好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落实和创新发展。只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才能使人大代表联络站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使人大工作和代表工作有更大的突破。
(一)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发展
南海区委推出“1+10”系列文件深化直联制,接待主体逐渐延伸至更多的群体,我区的人大代表也逐步向镇(街)直联团队聚焦、参与其中。“人大代表联络站”、“直联制工作”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为了搭建好代表与群众的互动平台,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载体。市人大十分重视联络站建设,并已划拨专项活动经费到我区,我们也计划在近期划拨至各镇(街)。因此,各镇(街)人大必须要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及直联制之间人大代表的履职安排,确保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的渠道畅通。
(二)拾遗补漏,完善工作制度
代表联络站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样不可或缺,只有按制度办事才能激发出联系群众工作更为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各镇(街)人大要根据当前直联制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代表联络站的职责和具体工作程序,包括对群众反映意见的汇总、整理、督办和解决等步骤,在制度的制定上还要注意联络站是服务代表而不是管理代表;是协助代表而不是代替代表。
(三)扩大视野,增强履职能力
当前,大多数联系群众方式依然以传统的驻站模式为主,有部分代表联络站还存在“门庭冷落”的情况,如果不开展经常性的活动,这个联络站就会失去意义。因此,在今后联络站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走出去”,逐步扩大信息来源的渠道、扩展代表的视野。各级人大代表要通过走村入户、走访群众等方式,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练就出准确的判断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增强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逐步提高代表提议案及建议的水平。
(四)擦亮窗口,注重成果转化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主要职责不是直接去解决问题或推动政府工作,而是要立足于人大代表本身的职责。这就要求各级人大代表要敢于和善于发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以及政府工作中带有共性、全局性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把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监督“一府两院”的职责,进一步通过代表的法定途径体现出来。
(五)提炼内涵,发挥议政督政作用
代表联络站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效能,提高群众所提问题的解决率,较为理想的办法是放大监督效应。各级人大对于代表在各种履职平台中所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听取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情况报告,对反映的重大问题各镇(街)人大应向党(工)委报告后再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推动问题的解决。
南海区人大选联任免工委
2015年7月25日
主办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代表大会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88号C座
联系电话:0757-86228549 电子邮箱:rd_bgs@nanhai.gov.cn 邮政编码:528200
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技术支持 粤ICP备2022073508号-1 (广东省信息安全指引) [佛山公安网站备案编号:440605020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