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安排,于5月份的人大常委会上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打击和预防刑事犯罪,创建平安南海工作情况的汇报。为做好有关审议准备工作,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召开了两个调研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一是召集区府办、公安分局、司法局有关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听取区级层面的整体情况;二是到大沥镇与有关领导、部门、村居负责人以及人大代表座谈,切实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为审议工作提供更真实、更贴近基层的第一手资料。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背景
(一)领导重视。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在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以及镇街人大会议上就区人大常委会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作出重要指示,并征求和融入了区委主要领导的意见。同时,调研组高度重视本次调研工作,深入研究调研方案,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
(二)人大代表集中反映。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较集中地反映所在选区时有发生刑事犯罪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的案件,因此,人大常委会决定听取和审议该项工作。
(三)人民群众热切需求。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特别重视,也是我区创建平安南海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动力源泉。
二、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通过对刑事案件的研究分析,建立了一系列有南海特色的打击和预防刑事犯罪长效工作机制,社会治安总体形势呈现平稳可控、逐步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办案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命案等恶性案件虽然持续下降,但造成社会治安影响比较大,且侦破难度比较大。为此,区公安分局通过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持续对娱乐场所、出租屋、宵夜档等易滋生命案的高发场所开展高压整治,命案破案率从2010年的92.3%上升到2014年的100%,2015年,全区命案发38宗,创近10年来新低,在打击命案、涉黑恶犯罪等重特大恶性犯罪显著成效,涉黑恶犯罪侦办水平也不断提高。
(二)专项打击成效日益显著。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近年来区公安机关针对涉枪、涉盗抢、涉黑恶、涉车,特别是结合近年我区涉诈骗、侵财犯罪案件升幅大等突出犯罪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有力遏制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在2012年全省开展的“三打两建”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排名全市第一;2014年全省“六大专项”综合排名及涉枪、涉车、涉诈骗三个单项排名全市第一;2015年“3+2”专项行动综合成绩名列全市第一等等。
(三)专业打击技术不断创新。区公安机关通过认真研究各类突出犯罪的发案特点,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不断总结提升,特别是在打击“两抢”、“两入”、电信诈骗及涉黑恶犯罪不断转向隐蔽等类案不断创新技战法,建立了全区刑侦专业队架构,实行以专制专,形成了市、区、镇三级协同作战的研判打击模式,并加强警银、警信合作,提高发现犯罪、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能力。2015年,全区共逮捕诈骗类犯罪嫌疑人218名,打掉跨省作案的电信诈骗团伙10个,破获案件300多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四)街面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区公安机关通过组建全区打击街面犯罪指挥部,加强统筹作战效能,调动警种间、区域间协调联动,建立即时警务通讯群等信息共享渠道,各派出所专业队抱团作战,实现精准化打击、严密防控街面犯罪。2015年以来,在专业化强力打防下,全区共发“两抢”案2557宗,同比下降41.8%,市民安全感由2009年的77.1%上升至2015年的87.6%,创历史新高。
(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司法机关、行政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等通过发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一是构建“大普法”格局。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二是打造普法平台。运用报纸、网络、微信、电台、电视等媒介资源,打造一系列普法专栏。三是做强主题宣传月。结合法治宣传重点,通过广泛联合相关部门每月开展一个主题宣传月活动,并通过微信平台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竞赛等普法活动。四是创建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在“里水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上,推进各镇街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创建出“一镇街一特色”的法治文化基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从而有效预防刑事犯罪。
(六)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全覆盖。完成对三级257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圈”、便民“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完善一镇街一律师顾问团,建立“三官一师”直联村居工作机制。二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积极推动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营造和谐劳资关系,完善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工作机制,实现专职调解员遍布城乡,正确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了刑事犯罪。
(七)重点特殊人群的监管和帮扶落到实处。司法行政部门通过严格落实日常监管,“日记载、周小结、月评定、季考核”切实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和考核,并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监管系统。同时扎实开展教育矫正,通过组织社区服刑人员上法制课、旁听庭审、观看警示片、心理辅导等,并适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人员根据就业意向开展“个性化”再就业培训,引导其积极回归社会。2015年以来,未发生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现象,切实有效地预防了刑事犯罪。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涉恐形势日益严峻。根据上级研判,我区已成为涉恐重点人员非法出境的主要中转站和重要通道,有近200名敏感族群人员聚居我区,占全市60%以上,被上级列为涉恐敏感地区,发生涉恐事件风险高,特别是与广州毗邻的黄岐、里水片区,造成巨大的治安压力和重要隐患。
(二)刑事犯罪打防要求与警力现状不相协调。一是刑事打击任务繁重。近年来,我区刑事案件立案数均在2万宗以上,而全区承担刑事打击任务的民警约1000名,相当于每人每年要办理20多宗各类刑事案件,特别是刑侦基层一线部门频繁值班、接处警、培训学习、外出追逃挤占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很难腾出足够警力和精力,影响了打击效果。二是刑事案打击难度不断加大。随着科技信息发展,各类违法犯罪手段也是“日新月异”,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多样,反侦察意识越来越强,网络诈骗、微信诈骗、短信诈骗又不断涌现等。不断在挑战和考验刑侦民警侦查破案的能力水平。三是警队老龄化和警力不足。全区民警平均年龄42岁,40岁以上的民警约占7成,老龄化日趋严重。与地域面积和常住人口相比较,警力显得明显不足。一方面不断增加的治安压力使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警队建设;另一方面对治安压力和交通拥堵,日常见警率低,群众意见大。四是各级调解组织人手和经费不足。大量的人民调解工作集中到镇、村两级,使得基层调解人员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对人民调解经费的支持不够,难以很好地发挥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的作用。
(三)村居治安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一是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还不够到位,使犯罪嫌疑人有匿藏空间。二是基础防控设施不足。全区视频监控1万支左右,其中高清视频不足一成,且盲点多、老化严重,使犯罪嫌疑人有机可寻;三是村居治安联防力量不足,且多数是高龄体质弱者、身兼数职等,使犯罪嫌疑人有路可逃。四是社区矫正工作仍相对薄弱。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均身兼数职,没有配置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同时,相应的制服、执法警车和干警等配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矫正工作效果。
(四)违法犯罪成本较低,惩处震慑作用不强。通过调研发现,普遍认为犯罪违法成本较低,全区高发的盗抢等侵财类案件,由于警力相对不足,犯罪嫌疑人作案条件简单、逃脱易,而一些交通设施设置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近年来“两抢”等街面犯罪案件有所上升,加之一些受害者受到侵害后认为损失不大而不报案等,多因素致使“两抢”犯罪嫌疑人不断猖狂,严重影响了市民安全感。我们这次调研还收集到公安系统比较强烈地反映:刑事审判有“轻刑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惩处的震慑效果。
四、几点建议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建设。一是着力完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建立按照职位类别和职务序列,对民警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以适应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贯彻落实民警生活待遇有关规定,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完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等有关制度。二是着力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加大对社区矫正投入力度,理顺相关工作机制,加强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强化社区矫正工作,切实预防被矫正人员重新犯罪,促进平安南海创建工作。
(二)创建平安南海大格局。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安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和社会各方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实现的创建平安南海的总目标。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加强统筹,强化公安、司法、规划、住建、交通、城管、工商等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通过收编社区治安联防队,形成区、镇、村三级治安联防大网络,并细化工作任务分工,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和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平安创建工作体系建设,形成统一指挥、联合作战、精准打击的社会治安联防作战体系,有效打击和预防刑事犯罪。
(三)创新社会基层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探索社会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不断总结提升大沥镇东区试点单位的经验,通过加强和创新公安专业技术防控,对出租屋引入“安居星”等视频门禁,全面投入高清“天网”视频监控系统、社区治安电池车等加强技防,特别是反暴恐防控,要进一步深化运用技防,加强对敏感族群的日常监管工作,对有效研判和预防涉恐事件发生的作用不容小觑。二是鼓励社会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子、新点子。如试行与物管公司购买服务的形式,协助社区做好物业小区内流动人口、出租屋等日常管理巡查工作,并针对治安黑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夜间巡查,形成治安联防“统一战线”,有效整合三级治安防控力量,构建治安“大联防”格局。
(四)进一步研究立法建议。调研过程中,普遍认为物业小区和出租屋的管理相对缺乏法律依据和执法抓手,在利益驱使下业主或中介公司容易充当“保护伞”,难以对出租屋以及外来人口进行管理。建议区政府进一步研究城市管理中物业小区和出租屋管理工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府向市人大提请立法建议,有望理顺物业小区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抓手,有效惩处刑事犯罪,提升南海的社会治安环境,为创建让群众满意的平安南海而不懈努力。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16年5月23日
主办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代表大会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88号C座
联系电话:0757-86228549 电子邮箱:rd_bgs@nanhai.gov.cn 邮政编码:528200
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技术支持 粤ICP备2022073508号-1 (广东省信息安全指引) [佛山公安网站备案编号:44060502000167]